病媒蚊傳染疾病 | 接觸傳染疾病 | 性傳染疾病 | 空氣/飛沫傳染疾病 |
登革熱
☛認識登革熱
- 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登革熱又叫典型登革熱(classic dengue),或原發性登革熱(primary dengue),係由蚊子(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或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熱疾,而以高熱、頭部、肌肉、骨頭、關節的奇痛,後眼窩痛以及發疹為主要症狀。
- 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由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中的登革病毒亞屬所引起,在登革病毒亞屬裡共有四種登革病毒,它們依抗原性的不同分別稱為第一、二、三、四型。
- 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人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間,病人血液中有病毒活動,稱之為病毒血症期(viremia)。台灣重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病媒蚊經叮咬病毒血症期的病患8~12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
☛本校防疫作為
為因應登革熱疫情發展,避免校園登革熱疫情擴散,本校本校防疫措施如下:
- 每週定期寄發E-mail提醒各處室及社團辦公室檢視及清除室內病媒蚊孳生源,並做好自主管理工作。
【資訊系統首頁>>T.教職員資訊系統>>T.1.教職員基本資訊系統>>T.1.0.011.病媒蚊孳生源檢查】
- 校園環境由總務處定期巡查及加強環境清潔,避免病媒蚊孳生。
- 以電子郵件方式轉知登革熱防疫訊息,加強全校教職員工生對疾病的認知及預防注意事項。
- 利用重要集會(如:新生入學輔導、代聯會時)進行衛教宣導登革熱防疫重點。
- 於學校網站首頁、學務處網站首頁、衛保組衛教專區及衛保組粉絲專頁中宣導防疫注意事項。
- 校園張貼預防登革熱宣導海報並放置衛教單張等文宣品供同學索取。
- 本校有許多防疫專家提供諮詢衛教服務,若發生疑似登革熱症狀,可至附院感染內科-登革熱及熱帶疾病特別門診就醫治療或查詢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登革熱醫療照護合約院所。
☛衛教宣導
登革熱教戰手冊 | 登革熱/屈公病教戰手冊 | 登革出血熱臨床症狀診斷與治療 |
登革熱緊急噴藥前後注意事項 | 宿舍消毒注意事項 | New登革熱及屈公病防治工作指引 |
☛相關連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世界衛生組織─登革熱簡介(英文版) |
愛滋病
☛認識愛滋病
- 關於愛滋你不可不知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俗稱愛滋病,是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末期表現。感染HIV病毒者,稱為HIV感染者。並且愛滋病毒感染並不等於愛滋病!
- 愛滋病的傳染途徑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陰道分泌液中含有病毒,而這種病毒可經由陰道、陰莖、直腸或口部,進入人體。其中,肛門性交是危險的行為。其他方式如口交等亦具傳染性。
●血液製劑、器官移植;靜脈藥癮者共用針頭、空針、溶液;醫護人員被針扎傷;使用被污染的器械;紋身、穿耳洞。
●感染愛滋病毒的母親在妊娠期、生產期或因授乳而傳染給嬰兒。
- 愛滋病不會傳染的途徑
●共同用餐
●捐血
●蚊子叮咬
●日常社交生活
☛求助方法及相關資訊
- CDC全臺愛滋匿名篩檢院所【下載】
- 陽捐陽Yes!【下載】
- 愛滋在家自我篩檢【下載】
- 認識PrEP及愛滋自我篩檢【下載】
- PrEP宣導計畫【下載】
- 愛滋預防性投藥時機【下載】
- 愛滋篩檢後該知道甚麼【下載】
☛相關法規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及其他性病防治講習辦法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權益保障辦法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檢驗預防及治療費用給付辦法 |
人纇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 | 有接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檢查必要者之範圍 | 危險性行為之範圍標準 |
醫事人員發現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通報辦法 | 針具服務及替代治療實施辦法 | 基因分型檢驗單位參考名單 |
執行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工作致感染者補償辦法 |
☛相關連結
台灣愛滋病學會 | 社團法人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 | 高醫附院愛滋照護團隊 | 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
☛認識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一種好氧性的耐酸性結核桿菌所引起,為一全球性的慢性傳染病,在開發中國家尤其盛行。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比年輕人高。 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空氣傳染。主要是因為傳染性結核病患者常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如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在空氣中的飛沫核,即可能感染,但不經衣服或食器傳染。傳染常發生在與病患同住一室的家人或密切接觸的人。與傳染性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以及共處的環境是否通風良好,也是影響結核菌傳染的重要因素。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不立即發病,一旦發病症狀為咳嗽超過2週、體重減輕、發燒等。 結核菌可長期潛存在宿主體內伺機發病,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5-10%機會發病,感染後,首2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除接觸者外,若有其他容易造成結核病發病之危險因子(例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高齡、免疫機能不全者、末期腎臟病患者等)的高危險群,如能適時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潛伏感染,則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目前已有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只要依照醫師提供的治療處方規則治療,結核病是可以治癒的。 ☛相關連結
☛認識麻疹 麻疹為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99%的人都會被感染, 幾乎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逃麻疹侵襲。常見症狀有:發燒、出疹、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發燒3~4天後口腔內出現斑點(柯式斑點), 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 ☛認識德國麻疹 德國麻疹,又稱為「風疹」,是一種急性病毒高傳染疾病,會出現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與麻疹或猩紅熱發疹相似),疹子約維持3天,病徵溫和。而如果孕婦感染德國麻疹,該病毒可以透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可能會造成死產、自然流產或胎兒主要器官受損,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統稱為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感染德國麻疹病毒者約有一半(25%~50%受感染者)並無明顯的發疹,有部分受感染的人會關節痛或發生關節炎,尤其是成年女性。 德國麻疹是由德國麻疹病毒(Rubella virus)經呼吸道感染所引起,而德國麻疹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 國內曾於1958-1959年、1968年及1977年間發生三次大流行,之後德國麻疹在國內變成地方性傳染病,除了1992年時,發生一起10,945例報告病例之中型流行以外,不再出現全國性的德 國麻疹大流行。 ☛麻疹Q&A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傳染病介紹 >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麻疹>麻疹Q&A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tXlXJpy4M3fAbZIPwgLO9Q 不怕麻煩 - 關於麻疹與德國麻疹 - 大學生應該知道的事衛教單張- 大學生防疫all_pass.pdf ☛ 接種MMR疫苗相關資訊 MMR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 ●出生滿 12 個月 ●滿5歲至入國小前 由於大學生距離最近一劑公費MMR疫苗接種時間已近15年,部分的人可能已對麻疹及德國麻疹不具免疫力。 近年國際麻疹及德國麻疹疫情嚴峻,病毒容易經由頻繁的國際交流傳入國內,對於社交頻繁的大學生,無論有無出國皆有風險。建議可自費檢驗抗體,如任何一項為陰性,建議接種MMR疫苗。 若需施打疫苗可至本校附院家醫科掛號施打,或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之「自費MMR疫苗接種單位」查詢,並於接種前先洽詢院所,確認有疫苗再前往。 ⚠️女性接種MMR疫苗後4週內應避免懷孕 ☛ 相關宣導連結
結核病
麻疹